【2022通識概念】DSE六大單元必讀概念詞整合〈附時例、跨單元概念〉

通識科被譽為係「吹水」科目,好多考生都覺得通識科需要溫習既範圍太大,好難有系統地溫習。但事實上通識科更著重嘅係考生嘅對相關課題嘅理解、答題技巧、分析能力、答題內容等等,而今日我哋將會教大家點樣可以展示比 Marker 睇考生對課題嘅理解,咁到底係點?答案就係喺答題嘅內容當中加入我哋今日會講解嘅主要內容—概念詞。

概念詞係啲咩?到底有咩用?概念詞係指課題概念當中嘅關鍵詞,而概念詞可以幫助大家喺答題嘅時候配合主題句/解釋例子時加以論述,令 Marker 更加清楚你整個論述嘅內容,同時考生都可以透過跨單元嘅概念詞去增加自己對唔同單元嘅理解,見到陌生嘅時事題都可以利用到「萬能」概念詞去答題。

講咗咁多,各位應該對通識概念詞有初步認識,咁宜家就等我哋為大家根據通識科六個單元去講解今次嘅【通識概念大全】,當中仲包括最新嘅公共衛生概念詞!文中亦會利用例子加以解釋,希望幫助大家勇奪佳績。喺文章嘅最後亦會向大家講述跨單元概念詞,各位考生唔好錯過呀!

目錄: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 斜棟青年

解釋:又稱斜槓青年、兩棲青年,在中國有人稱為副業剛需(指把副業當成剛性需求的狀態)。 是指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分的多元生活的年輕人。

例子:斜槓自主 不乏風險 (2018年4月12日)

  • 自我形象

解釋:自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外在:容貌、身形等;內在:性格、行為等。

相關議題:整容手術

例子:時事議題﹕「變靚」增自信 助事業形象? (2018年5月17日)

  • 自尊

解釋:自尊五感分別為:安全感、能力感、獨特感、聯繫感和方向感;影響自尊的因素包括:性別差異、外貌、家庭、朋輩、社經地位等

相關議題:整容手術、過份追求瘦身

例子:從瘦身風氣看青少年的自尊感 (2017年2月16日)

  • 權利及責任(及其引申的衝突)

解釋:在享用個人權利時,有責任去尊重別人的權利,所以我們要平衡權利和責任以減少衝突。例如我們有權利示威表達意見,但或會損害別人的權益。

相關議題:貢獻社會、集會遊行、社會矛盾

例子:時事議題﹕青少年權與責 (2016年5月19日)

  • 社教化

解釋:個人透過接觸各種社會文化建立認知和價值觀的過程,從中學習社會角色行為和遵守社會規範。常見的社教化媒介有家人、朋輩和師長等,亦可以是學校、職場和社交場所等場合。

相關議題:扮演社會上不同角色的過程

例子:社教化:追尋影響青少年成長因素 (2018年1月26日)

  • 建立個人價值觀

解釋:青少年要避免盲目跟從或模仿他人的行為的最佳方法是建立個人理性的價值觀。

相關議題:家庭衝突、社會矛盾

例子:探討現今兩代價值觀 (2016年5月19日)

  • 跨性別人士

解釋:描述一些個體、行為及族群並非符合主流社會對性別的固有規範。

相關議題:平權、權利及責任

例子:跨性別社群遭忽視 香港平權意識待改 (2018年1月31日)

  • 性傾向歧視條例

解釋:為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避免因性傾向而受到不合理歧視和差別待遇,至今未成為草案及《香港法例》。其中「性小眾人士」是指性傾向與常態(常態一般指異性戀)不同的一群,包括男女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等。

相關議題:歧視、平權

例子:性傾向歧視條例——我們到底在爭取什麼? (2014年4月)

  • 從眾 

解釋:希望得到多數人的接受及認向,從而產生安全感,獲得存在感。

相關議題:社交平台網絡溝通模式

例子:「打卡」有風險 「呃like」需謹慎 (2017年10月13日)

  • 利他主義

解釋:為弱勢社群提供支援,向社會傳遞「能夠幫人,你的福氣」的信息

相關議題:同理心

例子:抗沙士殉職 「香港女兒」謝婉雯逝世16周年 (2019年05月13日)

  • 功利主義

解釋:事物或行為的價值在於其是否達到最大的實用價值和利益。

相關議題:香港主流社會注重競爭、追求財富,以「經濟」、「發展」、「效率」為社會進步指標的價值觀。

例子:【事事關心】中環價值與地產霸權 (2015-06-01)

回到目錄

單元二:今日香港

  • 獨立媒體

解釋:個人以評論或採訪新聞的手法作出監察政府的功能,是獨立於政權、財團與政策對媒體的支配和壟斷,近年香港出現頗多獨立媒體。

相關議題:新聞自由

例子:特寫:獨立網媒群起 眾籌集資是否香港媒體新出路? (2017年1月26日)

  • 生活質素

解釋:由物質生活及非物質生活組成,一般是指對生活的滿意度,可從主觀或客觀去分析,亦可以從社會層面、經濟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環境層面作出觀察。

(社會層面:城市發展、社區網絡;經濟層面:物質生活、發展策略;政治層面:政治參與;文化層面:文化保育、保育發展;環境層面:污染問題;精神層面:壓力、情緒)

相關議題:街頭表演、噪音污染、貧富懸殊

例子:【通識急救包】旺角行人專用區「殺街」爭議 (2018年5月28日)

  • 堅尼系數

解釋:堅尼系數常用於量度社會收入分布不平均的程度,其數值介乎0至1之間,數值愈大,代表社會的貧富懸殊情況愈嚴重。香港的堅尼系數為0.539,在全球27個最先進經濟體中排名第一,情況甚為嚴重。

相關議題:貧富懸殊、收入不均

例子:港堅尼系數持續高企 羅致光「口術」未掩貧富懸殊 (2018年10月4日)

  • 新聞自由

解釋:指人們享有言論、刊印或廣播自由的權利,並在行使這些權利時不受政府限制。

相關議題:言論自由與違法風險、第四權

例子:言論自由與違法風險之間 社交媒體兩難 (2020年7月7日)

  • 自我審查

定義:指出於政治或商業理由,傳媒自發地進行選擇性報道,或禁制某些報道,如不刊載批評當權者的意見、對當權者不利的消息等。

相關議題:網路教學、網絡審查、第四權

例子:英國大學網路教學遵守中國網路審查制度 引發學術自由爭議 (2020年7月9日)

  • 社會凝聚力

解釋:團體民眾為某個共同目標,進行集體行動。

相關議題:社區導賞團

例子:市建局邀上環人創作壁畫 種植兼辦導賞團增凝聚力 (2020年7月12日)

  • 司法覆核

解釋:容許市民向高等法院提出訴訟,就政府行政部門或公共機構的決定或行為之合法與否,進行審核。

相關議題:沙中線工程調查報告

例子:質疑沙中線工程調查報告不可信 中科董事提司法覆核 (2020年5月21日)

  • 認受性

解釋:對一個地方的政府而言,認受性則是指市民對政府的接受程度,這可以從選舉投票等判斷。

相關議題:管治模式、管治威信

例子:政府的認受性是怎樣來的? (2019年7月3日)

  • 公民抗命

解釋:是指一個地區的公民採取高調的和平方式違反當地法律,在自己可能受法律制裁的情況下向政府表達意見,以追求心目中的社會公義。

相關議題:法治、民主自由

例子:公民抗命不應抗衡法治 (2019年4月15日)

  • 身分認同

解釋: 是指個人對自己身分的肯定,及個人對一個或多個群體所產生的歸屬感,認同自己是該群體的一分子。

相關議題:香港人身份認同、中港矛盾

例子: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創 97 後新低 (2020年6月16日)

  • 普及文化

解釋:廣泛在民間流傳,並受到普遍人歡迎的產品和生活方式。

相關議題:網絡漫畫發展、二次創作、惡搞

例子:網絡漫畫發展為何能氣勢如虹?(2020年6月26日)

  • 集體回憶

解釋:在一個群體由人們所共享、傳承、以及一起建構的概念,當集體回憶越多,當地人的歸屬感也越強。

相關議題:舊區重建、保育

  • 標準工時

解釋:由政府為僱員訂立標準的工作時數,僱主必須對超時工作的僱員作出薪金補償(建議超時補水為時薪1.5至2倍),至今仍未落實,商界認為標準工時繼最低工資後,將為增加營商成本,削弱本港競爭力。勞工界則認為,香港工時現為全球最長,工時長致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下降。

相關議題:生活質素、工作時間

回到目錄

單元三:現代中國

  • 全面脫貧

解釋:習近平於十八大時正式提出要全中國全面脫貧,當中指出脫貧標凖包括收入、「不愁吃不愁穿」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其中2020年收入標凖是人均年收入4000元人民幣左右。於2021年宣布脫貧成功。

相關議題:城鄉差距

例子:中國近億人口脫貧 習近平稱創造「人間奇蹟」 (2021年2月25日)

  •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解釋:經過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主張造成社會貧富懸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人民可以同共分享社會繁榮的成果,藉此紓緩貧富懸殊的問題。

相關議題:脫貧

例子:小康社會

  • 文化承傳

解釋:需要個人、社群對文化的尊重、保護、保存、 改造,讓下一代重視文化,從而促進世界的文化多元。在全球化趨勢下,保留及延續傳統文化是彰顯文化多元的其中一種實踐。

例子:如何讓粽子在傳統和市場之間傳承下去? (2020年6月26日)

  • 三農問題

解釋:指的是中國在農業、農村及農民這三方面的問題。 三農問題成因:中國戶籍制度、農村的科技水平較為落後、外來農產品衝擊著本地的農業發展。

例子:「三農」發展下的投資機遇 (2020年1月3日)

  • 中國威脅論

解釋: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霸權及威權主義對世界各國的民主、和平、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造成嚴重威脅的論點。而崛起後的中國戰略調整過急,這給國際社會,特別是給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周邊國家以硬崛起而非軟崛起的負面形象。

相關議題:中國崛起

例子:疫情為中國提供了治理國際對華認知的機遇 (2020年3月21日)

  • 文化遺產

解釋: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保存價值,並經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指定或登錄之物品。 例如:中國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

相關議題:大坑舞火龍列文化遺產

例子:大坑舞火龍列文化遺產|2011年 (2020年7月3日)

  • 草莓族

解釋:形容年輕人像草莓一樣,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爛,不善於團隊合作,主動性及積極性均較上一代差。

相關議題:年輕人強烈自我意識

例子:「草莓族」職場勝出關鍵:世代差異就是你的優勢 (2020年3月18日)

  • 四二一家庭

解釋: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親、母親二人和一個獨生子女所構成的金字塔形的家庭。當中影響:加劇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並將增加未來養老問題的複雜性。

相關議題:養老問題

例子:敬老文化薄弱 讓座觸發公審 (2020年7月7日)

  • 硬實力

解釋:屬易於量化的國力,例如經濟、軍事、科技、各種資源以 至動員力量等。

經濟:2016 至 2018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居世界位次,由第五位升至第二位;科技:科研僅次於美國;動員力量: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外交事務,包括派部隊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任務;軍事:2012 年中國第一艘航母試驗平台「遼寧號」入列。 

相關議題:外交和軍事

例子:【中印對峙升級】增兵數萬 印度邊防實力幾何? (2020年6月28日)

  • 軟實力

解釋:是指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國家所具有的除經濟及軍事 外的第三方面實力,美國政治學家 Joseph Nye 指出軟實力是「通過吸引和說服,而非脅迫或收買,實現目的的能力」。軟實力喺無形的、不可量化,佢主要由文化、政治價值觀同外交政策體現。

例子:提升軟實力 留住讀書人 (2020年6月27日)

  • 維權運動

解釋:中國人民維護基本權益的運動,這些都是自發性的,其主要訴求為要求保障法定權利和在權利被侵犯時作出反抗。

相關議題:民主化、社會主義

  • 維穩

解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會利用隱閉機關進行監察。在中國,因為官員怕民間維權運動會干涉他們的利益,官員對維權活動持不支持甚至強硬打壓的態度,即「維穩」。

  • 維穩的負面影響

解釋:政府政策不能受公眾監察,透明度低,人民的怨氣不能疏導,不利社會穩定。

回到目錄

單元四:全球化

  • 全球在地化

解釋:結合全球化和在地化兩種觀念而成,係指一種全球思維架構,融合在地需求和特色的動態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全球接軌、在地行動。

相關議題:適應當地民眾的口味和需要

例子:全球在地化 (2019年11月13日)

  • 文化全球化

解釋:是一種全球性的現象,指日常生活的經驗受商品流通和思想傳播影響,在世界範圍內反映一種文化表達的標準化。

相關議題:文化同質、全球一體化

例子:文化全球化 (2020年4月20日)

  • 文化單一化

解釋:是全球化的主要趨勢,世界逐漸被市場主義、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等淹蓋,令傳統文化、價值觀被蠶食甚至消失。

相關議題:自我認同單一化、少數語言

例子:概念解碼:單一化 (2015年12月10日)

  • 麥當勞化

解釋:效率達到利益最大化或以最合適的生產方法、以量化作評估準則、把產品和服務統一和標准化、生產過程和服務機械化,確保產品及服務具效率和標準化。

例子:麥當勞化 (2020年6月7日)

  • 文化霸權

解釋:指採用各種文化工具,如文化理論、文化產品、文化資源、文化人才等對社會思想意識進行支配以期達到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方面占主導地位的效果。

相關議題:政治支配或控制

例子:什麼是霸權?(2018年5月17日)

  • 文化侵略

解釋:即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對它國或另一民族通過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達到的征服行為。

相關議題:文化的相遇、交流、甚至互相影響 (正面和負面)

例子:文化侵略論 (2016年3月8日)

  • 經濟全球化

解釋:是商品、技術、資訊、服務、貨幣、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跨國、跨地區的流動。這種流動把全世界連接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各國在這一大市場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實現資源在世界範圍內的優化配置

相關議題:跨國連鎖店

例子:生活看通識:咖啡 (2020年6月18日)

  • 商品化

解釋:商品化專指原本不屬於買賣流通和通過貨幣實行交換的事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轉化或變異為可以進行買賣和貨幣等價交換。

相關議題:智慧化商品

例子:大葉大學技轉穎西工業 智慧病床商品化 (2020年7月8日)

  • 政治全球化

解釋:又稱全球政治一體化,指政治權利和政治活動跨越國家的疆界,例如恐怖分子活動,要求各國加強防止恐怖活動發生等。在政治全球化下,通過國際組織及非政府組織互相溝通和對話更形重要。

相關議題:去全球化

例子:全球化重構與香港的角色 (2020年7月7日)

  • 公平貿易

解釋:目的是減少貿易過程中對生產者的層層剝削,保障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和工人有合理的工作環境與回報

相關議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和工人被剝削、血汗工廠

例子:歐盟硬起來 要求中履行公平貿易 (2020年6月24日)

  • 世界公民

解釋:在全球化之下,人們的公民身份不再受國界的局限。公民的身份由人們主動建構,關心其他國家的事,如天災,是一個跨越國界的身份。

相關議題:地球村

例子:勿與世界公民教育潮流背道而馳! (2021年3月1日)

  • 世界人權宣言

解釋:1948年自聯合國通過,沒有法律約束力,多國已將其納入憲法當中,宣言列出每個人享有的權利,例如言論自由、生育自由等,中國沒有參與宣言,香港因在英國殖民地時代而加入。

  • 人權

解釋:人權是不論國籍、居住地方、性別、宗族、宗教、語言 等,也應受到保護、保障的基本尊嚴及尊重。

相關議題:Black lives matter 事件

  • 人道援助

解釋:是一種軍事性干預,無論有否得到當事國授權而施以武力干預,用以防止大規模的人權迫害,由國際組織、非牟利團體等非提供醫療、糧食、庇護等措施。

相關議題:天災、公共衛生(新冠肺炎)

  • 道德消費

解釋:強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應避免購買國外剝削勞工、女性和小童血汗工廠產品,同時消費時也會考慮生產方面的環境成本,例如:購買公平貿易產品、環保用品。

回到目錄

單元五:公共衛生

  • 傳染病

解釋:形成傳染病的傳播四項主要因素有: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及宿主,稱之為傳染鏈。

相關議題:新冠肺炎

例子:武漢肺炎:五個問題帶你認識這次疫情 (2020年1月21日)

  • 疾病防控

解釋:主要由地方衞生部門與不同界別的專家攜手合作的結晶,當中利用不同手段與市民齊心抗疫,以香港為例,安心出行就是其中一個方法,透過各種方法達至禦防及控制疫情。

相關議題:政府監管爭議

例子:研增安心出行功能便利市民 (2021年2月14日)

  • 醫療科技

解釋:以科技發展的診斷和治療儀器或其他醫療產品

相關議題:藥物副作用、道德爭議

例子:【醫療科技】香港科技園獲注資3.5億 聚焦生物科技初創 (2021年3月3日)

  • 疫症爆發

解釋:疫症是指具高傳染力、威脅性,並在全球快速蔓延的病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出,當新疫症爆發時,由於大多數人對該病毒沒有免疫力,容易做成大規模感染,所以需要迅速研發疫苗,阻止疫症蔓延。

相關議題:新冠肺炎、政府政策、立法規管

例子:肺炎疫情:世衛宣佈新冠為「全球大流行」意味著什麼 (2020年3月12日)

  • 疫苗接種

解釋:先減低病毒毒性,再將良性病毒接撞在人體內的技術,對人體產生保護,避免因感染病毒而患上傳染病。

相關議題:抗生素、疫苗副作用

時事例子:【新冠肺炎】打疫苗前可能要先減肥!專家警告新冠疫苗或對肥胖人士無效 (2020-08-10)

  • 世衛的局限

解釋:世衛在推動藥物公平分配方面,未能平衡貧窮和富裕成員國之間有關取得藥物方面的利益,只能依靠製藥公司和富裕國家的捐贈,沒有權力約束有關世貿藥物專利權的協定

相關議題:疫苗分配

例子:疫苗分配也搞種族隔離?聯合國安理會將辯論 (2021年2月14日)

  • 亞健康

解釋:指人體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臨界階段。在這狀態下,身體和心理出現異常變化和不適症狀, 例如容易疲倦、精神不濟、失眠、頭痛、肌肉酸痛等,但又尚未達到明顯病理反應的程度,檢驗結果顯示身體和心理上沒有疾病。根據統計,全球人群中有三分之一處於亞健康狀態。

相關議題:身體和心理上疾病

例子:「亞健康」對上班一族的影響 (2020-01-12)

  • 器官捐贈

解釋:指個人把身體的部分或所有器官,捐贈給醫院或有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又或是捐贈給學術及醫學機構作研究用途。

相關議題:「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例子:中大調查揭僅31%港人願捐器官 學者促善用社交平台做推廣 (2020-06-15)

  • 仿製藥

解釋:又稱非專利藥,是仿照專利藥的配方、成份、劑量等製造,其療效與專利藥相若。由於仿製藥的生產者不需開發藥物,故此價格可較為便宜。

相關議題:專利藥

例子:仿製藥與專利藥一樣安全嗎?(2018-11-21)

  • 長者醫療券計劃

解釋:為向年滿65 歲持有香港身份證或豁免證明書的長者提供的福利措施。每名合資格長者每年可獲 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讓長者能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甚至視光服務就診。

相關議題:濫用醫療券、醫療資源

例子:政府限制長者用醫療券 視光服務按年減11.7萬宗 (2020-04-06)

  • 健康不平等

解釋:某組群的死亡率或患病率高於其他組群,基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醫療資源。

相關議題:階級、社會支援、醫療系統及社會對疾病的歧視(如愛滋病)等

例子:住屋負擔能力越低身心健康越差 學者促增建公屋減健康不平等 (2020-06-18)

  • 抗藥性

解釋:因為濫用抗生素,令細菌適應力變強,使抗生素失去功效。

相關議題:去全球化

例子:抗藥性是甚麼? (2016-02-03)

回到目錄

單元六:能源科技及環境

  • 溫室效應 

解釋:本為地球保持溫度的自然現象,但工業革命後,人類快速的經濟發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溫室氣體排放日益增加,令溫室效應下的地表溫度不斷升高,導致全球暖化。

相關議題:「京都議定書」

例子: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衝擊生態環境 (2020-04-05)

  • 能源危機

解釋:指因能源供應短缺或價格上漲而影響經濟。

相關議題:高昂電費

例子: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衝擊生態環境 (2020-04-05)

  • 荒漠化

解釋:由於土壤流失,乾旱及半乾旱土地的生產力下降,土地逐漸變成荒漠的現象。

相關議題:荒漠化和沙化面積

例子:生態治理,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2020-07-08)

  • 可持續發展

解釋:維護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動態平衡的發展原則,即在追求經濟富裕、生活改善的同時,減少污染和浪費,在滿足我們自己各種需要與期望的同時,不損害子孫後代的福祉,並減少對鄰近區域造成環保負擔,協力保護共同擁有的資源。

相關議題:社會、經濟及環境因素

例子: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研究 (2019-03-04)

  • 市區重建

解釋:對市區的殘舊樓宇進行復修,防止市區老化,改善市區的環境質素及發展潛力。

相關議題:社區歷史

例子:市區重建屢掀爭議 杜立基批欠原區安置最致命:邊緣化居民 (2019-07-30)

  • 電子廢物

解釋:指一些廢棄的電子產品,包括電腦、手機、電池等。電子產品是金屬和塑料的混合體,當中部份金屬配件含有鉛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

相關議題:有毒的化學物質

例子:全球每年丟棄100億美元電子貴金屬 (2020-07-09)

  • 廚餘

解釋:已經丟棄或必須丟棄的生及熟食材。環境保護署的資料顯示,香港每天產生的廚餘大約有三千噸,大約為都市固體廢物量的三分之一。

相關議題:都市固體廢物量

例子:廚餘是什麼 (2020-01-01)

回到目錄

跨單元概念分析

網絡文化

相關時事:YouTuber、網絡文化(memes) 或KOL

相關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現時網絡發展成熟,資訊傳遞速度快,網絡文化亦成為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之一。套用在單元一上,當中可以探討網絡人物對青少年發展的正面影響:成為學習對象、夢想職業等,甚至透過網絡更客易掌握更多生活技能。但當中亦需要考慮到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例如加劇了網絡欺凌、以不同手段誘騙青少年等等。另外,網絡發展成熟亦因全球化而影響全世界,資訊從一端傳到地球另一端可以一秒就傳遞,令各國的文化互相影響,強化了全球一體化。

另外,網絡文化亦可能在卷二的延伸回應題出現,因這個議題可套用於單元四的「全球化」,有不同持份者的意見。特別在疫情下,世界各地的生活模式大受影響,例如實體課堂變網課、商界也改用視像會議開會,甚至美國亦有視像法院等,考生可以考慮就不同持份者的角度答題,例如反對、支持和中立等,顯示舉一反三的能力。

回到目錄

新冠肺炎

相關時事:疫苗分配安排、世衛組織角色

相關單元:公共衛生、全球化

去年初開始,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故有關公共衞生的議題也要留意,文憑試有機會出現跟公共衞生單元的題目,例如疾病防控、疫苗接種、疫情爆發等。但要留意的是,文憑試中未必直接出有關「傳染病」這類大熱題目,但新冠肺炎極有可能會跟全球化掛鈎,例如全球化如何導致傳染病快速擴散;例如同學應知道非政府組織(NGO)和國際政府組織(IGO)之間,如何互相合作處理事件;例如在最近疫苗面世,但同時各國對疫苗分配安排有著不同的意見,而且當中世衛亦指出希望將疫苗平均分配到各個國家,體現人人平等;甚至例如各國國民對政府防疫手法與人權自由等爭議等等。

回到目錄

偏差行為

相關時事:吸毒、PTGF / PTBF 兼職女友/兼職男友、欺凌

相關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偏差行為這個字很多同學都會在學習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的議題學, 但很多同學對這個概念認識不太深入,其實所謂偏差行為,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常因情境、時間、文化 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意義。一般而言,偏差行為是指違反社會、 家庭、學校中的法律、規範、或紀律的行為。任何偏差行為,皆可視為個人適應困難的症狀。個人遭遇困難,無法以自己的能力、經驗去克服,或無法改變自已的行為模式去因應環境的需求 時,便可能訴諸病態的行為,以滿足需要或解除危機。偏差行為可分為:

 一、外向行為問題:即通稱的違規犯過行為或是社會行為。包括:逃 學、逃家、不合作、反抗、不守規律、濫發脾氣、撒謊、偷竊、 打架、傷害別人、搗亂、破壞行為、欺負弱小、粗語辱罵等。 

二、內向行為問題:即通稱的情緒困擾問題或非社會行為。包括–畏 縮、消極、不合群、不敢表示自己的意見、過份依賴、做白日夢、 焦慮反應、敵意情緒、自虐、自殺行為等。

要改善偏差行為問題,社會、 家庭各持分者要以身作則,使青少年心生模仿;表彰好人好事,使「見賢思齊」。

回到目錄

公民責任

相關時事:立法會選舉、區議會選舉

相關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基本法》第3章列明香港居民的權利和義務,香港人享有言論、集會、人身等自由外,也有遵守香港法律的義務。香港居民除了有權利亦有義務,但究竟我們作為香港人有什麼義務?

以下將舉三個例子作說明:

  1. 根據《陪審員條例》第4條,任何21至65歲的香港居民,只要是精神健全、無任何使他不能出任陪審員的身體障礙,並具有良好品格,以及有足夠的語文能力去理解法律程序,便有責任出任陪審員,亦不能因為以任何工作原因為藉口拒絕擔任,由於成為陪審員是具有法律責任,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獲得豁免。不過,按照條例,從事某些職業人士可豁免出任陪審團,當中包括:行政會議或立法會議員、法官、全日制學生等。
  2. 香港永久性居民有選舉和被選舉權,投票為實行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責任。在立法會選舉及區議會選舉,合資格人士應登記為選民及前往票站投票,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選民選擇投票的原因通常為表明支持或反對某候選人、政團或派別的立場及履行公民責任。但有不少選民並不願意投票,當中的原因亦包括認為投票無法改變現况及不想接觸政治。
  3. 如發現社區有任何不妥之處,例如交通燈損壞,亦應盡快通知相關部門處理。同時,公民有責任建設社會,為社會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也應該做好垃圾分類,「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但無奈不少巿民當回收箱是垃圾桶。因此市民應配合政府的環保政策,為可持續發展

回到目錄

熱島效應

相關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城市熱島效應出現在沒有上蓋和植被的地方,因這些已鋪路面、建築物及道路增加了吸收和保留熱力的能力。在香港,城市熱島效應主要是晚間現象。由於市區的熱 容量高,因而令在晚間釋放至較高大氣層的熱能減少。較高的建築物亦減低風速及 蒸發量從而抑制降溫,因此,較大的晚間降溫率可減低城市的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影響社區環境及生活質素的例子比比皆是,如:

  1. 增加能源消耗量 — 晚間降溫率下降令晚上炎熱,對空調和其他 降溫方法的整體電力需求因而增加。
  2. 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增加 — 由於能源消耗量增加,化石燃料 發電廠的需求亦增加,從而增加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另外,這類空氣污染物之中有一些是依賴溫度,例如:氮氧化物和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這些污染物在較暖的溫度下會更快形成。  
  3. 削弱人體健康和安舒 —溫度上升和空氣污染物增加可能令人產生不適、呼吸困難、熱痙攣、衰竭、中暑和與炎熱相關的過早死亡。

回到目錄

作答小技巧

準備好溫習資料更有利作答

同學係準備溫習議題嘅時候可以製作概念圖,將有關的要點記下,有助整理思考,而且溫習起上嚟會更加輕鬆。而各位都可以同時記低議題嘅正面&負面影響、困難/挑戰、建議等,有時亦可分析其衝突點、兩難和矛盾。

除咗熱門議題,一啲經常出現嘅議題都唔能夠忽略,其中例如香港嘅恆常議題包括廢物處理、環保問題等;而香港同中國有關的跨單元,則有機會出大灣區發展嘅相關議題,例如香港同中國嘅聯繫、香港政府嘅角色、發展配套等等。另外,恆常議題例如人際關係和能源危機等,都要有所準備。值得一提嘅係,除咗六大單元,有啲「概念」各位考生都必須注意,例如「生活質素」、「可持續發展」等,都可結合不同題目出跨單元題目,因此出嘅機會亦都會提高。

多角度解構議題摘星

溫習熱門時事議題、恆常議題嘅時候,只係閱讀議題嘅表面資料係唔足夠嘅,各同學應有一步一步而且以列點方式記下,方便自己理解同埋以後嘅重溫。

在分析內容方面,各位考生喺分析議題時,可先描述議題及其背景,然後分析議題成因,再了解相關持份者的支持和反對論據,當中亦可以加入合適的概念詞以顯示自己對課題嘅理解,記住記住千奇唔好用錯概念詞呀!

卷二注意事項:扣題+注意關鍵字

如果期望喺通識教育科「摘星」嘅考生,除咗作答內容外,大家都要喺作答技巧同文章結構當中下工夫。例如卷二需要大家「扣題」,包括留意題目出現嘅字眼、關鍵持份人物或地點指標,作答嘅時候都要緊扣,千奇千奇唔好離題,每段答案嘅主題句同總結,都要出現題目中嘅關鍵字眼,緊扣題目,甚至提及相關概念詞。另外,各考生作答時,可以嘗試清楚闡述因果關係,由資料內容推斷論點嘅過程亦需清晰,能夠作多角度思考,甚至提出其他角度,如可行性、效率和效能等等,都會大大加分。

單元一五六 發揮或更佳

卷二當中嘅延伸回應題係三揀一題目,我推薦大家揀選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五「公共衞生」或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的題目,以上三個單元當中有嘅角度同持份者都比較多,即使對課題唔熟悉,亦都可以透過唔同嘅角度/代入持份者去思考,諗到嘅論點同內容會比較豐富,同學嘅發揮相信亦會較好。

回到目錄

寄語考生

最後衝刺

在今年度四月二十六日開考嘅通識教育科,將會分為公開考試 & 校本評核兩部分,受疫情影響,考評局今年會將校本評核嘅比重,由20%減至10%;公開考試比重則會提升,其中卷一嘅資料回應題,由百分之五十,提升去到百分之五十六;而卷二延伸回應題,就由百分之三十增加至百分之三十四;兩份卷的答題時間不變。而距離開考仲有唔夠2個月,喺最後嘅時間,除咗各單元嘅概念詞之後,大家都應該把握時間好好鞏固返基本答題技巧、清晰了解唔同題型,亦都要整理好最後嘅溫習材料。

由於今年停課日子多,考生缺乏實戰經驗,考生喺開考之前,應該要做多啲Past paper,即使已往已經做過嘅題目都可以再做,目的是計時,控制答題的時間,做好時間分配。根據過往經驗,卷一嘅答題時間比較緊迫,考生通常都會唔夠時間完成,所以同學更加要事先做好時間管理,適應實戰時嘅時間壓力。一個少少嘅建議,各位考生作答卷一嘅時候,可以在三題中先答其一最有信心題目,確保答題不會超時,咁喺答其餘兩條題目時,考生就會較容易控制時間

回到目錄

有興趣補通識,無論補底,定係aim 5**,可以點 <<通識補習>> 看看。

另外,如果有興趣補習嘅同學,無論補底,定係aim 5**,AmazingTalker都可以幫到你!

AmazingTalker提供 <數學補習><中文補習><物理補習><生物補習><化學補習>等等DSE科目,有興趣嘅學生可以先試堂再購買正式堂都得㗎

想提昇英語能力?為你推薦香港熱門英文導師!

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其他文章: